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的鸟鼠山北侧,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km2,其中甘肃省占44.1%、宁夏回族自治区占6.1%,陕西省占49.8%。干流全长818km,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 208 km ,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
一、自然概况
1. 地形地貌
渭河流域地形特点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高程 3495m ,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入黄口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 m 以上。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m 。流域北部为黄士高原,南部为秦岭山区,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m ~ 2400m;河谷川地区面积约占 10% ,海拔 900m ~ 1700m ,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 900m ~ 2000m ;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盆地海拔 320m ~ 800m ,西缘海拔 700m ~ 800m ,东部海拔 320m ~ 500m );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m 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东部子午岭为泾河、北洛河的分水岭,有茂密的次生天然林,西部和西南部为六盘山、关山地区,植被良好;北洛河上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游两侧分水岭为子午岭林区和黄龙山林区,中部为黄土塬区,下游进入关中地区,为黄土阶地与冲积平原区。
2. 河流水系
渭河支流众多,其中,南岸的数量较多,但较大支流集中在北岸,水系呈扇状分布。集水面积 1000 km 2 以上的支流有 14 条,北岸有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泾河、北洛河;南岸有榜沙河、石头河、黑河、沣河、灞河。北岸支流多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相对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区,源短流急,谷狭坡陡,径流较丰,含沙量小。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河长 455.1km ,流域面积 4.54 万 km 2 ,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33.7% ,泾河支流较多,集水面积大于 1000 km 2 的支流有左岸的洪河、蒲河、马莲河、三水河,右岸的黑河、泔河。马莲河为泾河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 1.91 万 km 2 ,占泾河流域面积的 42% ,河长 374.8km 。
北洛河为渭河第二大支流,河长 680km ,流域面积 2.69 万 km 2 , 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集水面积大于 1000 km 2 的支流有葫芦河、沮河、周河。葫芦河为北洛河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 0.54 万 km 2 ,河长 235.3km 。
3. 水资源
? 降水与蒸发
流域处于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多年平均降水量 572mm ( 1956 年 ~ 2000 年系列,下同)。降水量变化趋势是南多北少,山区多而盆地河谷少。秦岭山区降水量达到 800mm 以上,西部太白山、东部华山山区达到 900mm 以上,而渭北地区平均 54lmm ,局部地区不足 400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Cv 值 0.21 ~ 0.29 ,最大月降水量多发生在 7 、 8 月份,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 1 、 12 月份。 7 月 ~ 10 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 60% 左右。
流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660mm ~ 1600mm ,其中渭北地区一般 1000mm ~ 1600mm ,西部 660mm ~ 900mm ,东部 1000mm ~ 1200mm ,南部 700mm ~ 900mm 。年内最小蒸发量多发生在 12 月份,最大蒸发量多发生在 6 、 7 月份, 7 月 ~ 10 月份蒸发量可占年蒸发量的 46% ~ 58% 。
流域内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 500mm 左右,高山区小于平原区,秦岭山区一般小于 400mm ,而关中平原大于 500mm 。
天然径流量
按照 1956 年 ~ 2000 年 45 年系列计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100.40 亿 m 3 ,占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 580 亿 m 3 的 17.3% 。其中渭河干流林家村以上 25.25 亿 m 3 ,咸阳以上 54.05 亿 m 3 ,华县以上 88.09 亿 m 3 ;支流泾河张家山以上 17.23 亿 m 3 ,北洛河源头以上 9.96 亿 m 3 。
河川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匀,渭河南岸来水量占渭河流域来水量的 48% 以上,而集水面积仅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南岸径流系数平均 0.26 ,是北岸的 3 倍左右。
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Cv 值 0.3 ~ 0.60 ,最大年径流量 218 亿 m 3 ( 1964 年)是最小年径流量 43 亿 m 3 ( 1995 年)的 5 倍以上。 75% 偏枯水年份和 95% 枯水年份流域天然径流量分别为 73.54 亿 m 3 和 50.34 亿 m 3 。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 7 月 ~ 10 月份来水量约占全年的 60% ,其中 8 月份来水量最多,一般占全年的 14% ~ 25% ; 1 月份来水量最少,一般仅占全年的 1.6% ~ 3.1% 。
? 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69.88 亿 m 3 ,其中山丘区 35.95 亿 m 3 ,平原区 42.29 亿 m 3 ,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 8.36 亿 m 3 。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35.71 亿 m 3 ,其中山丘区 2.57 亿 m 3 ,平原区 33.14 亿 m 3 。
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渭河干流地区,占地下水总量的 82.1% 。地下水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量分布情况相似,渭河干流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最多,占总量的 91.9% 。
? 水资源总量
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10.56 亿 m 3 ,其中天然径流量 100.4 亿 m 3 ,地下水资源量 69.88 亿 m 3 ,扣除二者之间重复量后,天然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不重复量 10.16 亿 m 3 。 75% 偏枯水年份和 95% 枯水年份水资源总量分别为 83.7 亿 m 3 和 60.5 亿 m 3 。
? 径流量变化情况及成因分析
90 年代以来,渭河流域降雨量偏枯,加上国民经济发展耗水量的不断增加,河道径流量大幅度衰减。
造成渭河干流实测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降雨量偏少
b 、国民经济发展耗水量明显增加
c 、水土保持用水量增加
此外,排水蒸发及河湖库蒸发和潜水蒸发损失等造成的非用水消耗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导致蒸发能力的增加、集雨工程蓄水等因素,对于实测径流量的减少也有一定的影响。
4. 泥沙
渭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来沙量 6.09 亿 t ,其中泾河 3.06 亿 t ,北洛河 1.06 亿 t ,干流咸阳站 1.97 亿 t 。由于水土保持作用以及降雨条件的变化, 1970 年 ~ 2000 年系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来沙量为 4.57 亿 t ,其中泾河 2.46 亿 t ,北洛河 0.85 亿 t ,干流咸阳站 1.26 亿 t 。渭河流域泥沙的主要特点有:
( 1 )输沙量大、含沙量高
( 2 )水沙异源
( 3 )来沙量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 4 )来沙量年内分配相对集中,其中,汛期沙量占年沙量的 75% ~ 94% 。
5. 洪水
洪水主要来源于泾河、渭河干流咸阳以上和南山支流。渭河流域洪水具有暴涨暴落、洪峰高、含沙量大的特点。每年 7 月 ~ 9 月为暴雨季节,汛期水量约占年水量的 60% 。
历史上渭河曾发生过多次大洪水, 1898 年(光绪 24 年),渭河咸阳段发生特大洪水,咸阳、华县洪峰流量分别为 11600m 3 /s 、11500 m 3 /s ;1911 年,泾河发生特大洪水,张家山洪峰流量 14700 m 3 /s ;1933 年,华县洪峰流量 8340 m 3 /s ; 1981 年 8 月华县站发生了 5380 m 3 /s 的洪水。
进入 90 年代以后,洪水特性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洪水次数减少、发生时间更加集中,高含沙中常洪水频繁发生,同流量水位上升、漫滩几率增大、漫滩洪水传播时间延长等。例如,日平均流量大于 1000m 3 /s 天数, 90 年代以前平均 14 天 / 年, 90 年代只有 2.6 天 / 年;大于 3000 m 3 /s 的洪水, 1960 年 ~ 1990 年共发生了 25 次, 90 年代仅发生 3 次。
2000 年以来,渭河流域主要发生了包括“ 03 ? 8 ” 、“ 05 ? 10 ” 洪水为主的 2 次大洪水。 2003 年 8 月下旬 ~ 10 月中旬 , 渭河流域先后出现了 6 次强降雨过程 , 持续时间长达 50 多 d, 其降水过程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 , 为 1961 年以来之最。受连续降雨影响 , 泾、渭河分别出现了自 1977 年、 1981 年以来的大洪水 , 其中马莲河庆阳水文站出现了 39 年以来的大洪水 ( 洪峰流量 4 010m3 /s) 。渭河下游自 8 月 27 日 ~ 10 月 19 日 , 相继发生了 6 次长历时、高水位、大洪量的洪水过程 , 咸阳、临潼、华县 3 站相继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 其中华县站超“ 96 ? 7 ” 洪水位 0.51m , 咸阳站最大洪峰流量为 5 170 m3 /s, 为 1981 年以来最大。受副热带高压和高原西风槽的共同影响 , 2005 年9 月19 日 ~ 10 月 2 日 , 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连续降雨 , 渭河干流和区间支流发生较大洪水 ( 泾河无洪水加入 ) 。临潼站以下洪水大漫滩 , 洪水演进速度缓慢 , 临潼至华县洪峰传播时间长达 42.3h, 在同量级洪水中洪峰传播时间最长。 10 月 4 日 9 时 30 分 , 华县站洪峰流量为 4 820 m3 /s, 为该站 1981 年以来最大洪水。
6. 天然水质
渭河流域天然水质主要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流域大部分地区天然水质良好。渭河干流矿化度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泾河入渭后,矿化度又升高,矿化度在 500mg/L ~ 700 mg/L 之间,属软水和中等硬度水。部分山区、干旱区有微咸水、高含氟水。微咸水区主要分布在石川河一带,含有较高的氟化物及硫酸盐,水质咸涩;高含氟水主要分布在礼泉、蒲城、大荔部分地区。
渭河流域潜水水化学特征与地貌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有密切关系。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区,多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型水;关中盆地多为矿化度小于 1g /L 的重碳酸盐型水;渭河以北、泾河以东局部地区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为 3g /L ~ 5 g /L 或大于 5 g /L 。
7. 水土流失
渭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的特点,一是面积广,水土流失面积 10.36 万 km 2 (其中渭河干流地区 4.47 万 km 2 ,泾河 3.95 万 km 2 ,北洛河 1.94 万 km 2 ),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 76.9% ;二是土壤侵蚀强度大,全流域侵蚀模数大于 5000 t/km2 ? a 的强度水蚀面积 4.88 万 km 2 ,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 25.5% ,多沙粗沙区面积 1.87 万 km 2 ,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 23.8% ;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林线后退和大量弃渣,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较快。
二、经济社会概况
1. 人口及其分布
渭河流域包括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示范区、咸阳市、西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及延安市,甘肃省的定西地区、平凉地区、庆阳地区、天水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等,共涉及 84 个县 ( 市、区 ) 。截止 2000 年,流域总人口 3251 万人,人口密度 241 人 / km 2 。城镇人口 964 万人,城市化率 29.7% 。流域人口分布以关中地区最为密集,占流域总人口的 65% ,人口密度 444 人 / km 2 ;流域南北边缘的秦岭山区和黄土高原区,人口分布稀疏。
2. 土地利用
流域总土地面积 20220 万亩,其中山丘区占 84% ,平原区占 16% ,平原区面积的 99% 集中在关中地区。现有林地面积 5940 万亩,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 29.4% ,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林地面积分别占总林地面积的 33.5% 、 3.2% 和 63.3% 。
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 5723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28.3% ,农村人均耕地 2.5 亩,其中渭河干流地区 3698 万亩,泾河 1819 万亩,北洛河 206 万亩,分别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 64.6% 、 31.8% 和 3.6% ;关中地区耕地面积 2014 万亩,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 35.2% 。现状流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676.3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29.3% ,农村人口人均灌溉面积 0.7 亩,其中渭河干流地区 1520 万亩,泾河 133 万亩,北洛河 23 万亩,分别占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 90.7% 、 7.9% 和 1.4% ;关中地区有效灌溉面积 1372 万亩,占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 81.8% 。
3. 工农业生产
渭河流域历史上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和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渭河流域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前沿地带,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治理开发概况
1. 渭河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
渭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古代文明,渭河在陕西境内塑造和滋润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摇篮。
在渭河上游砍伐森林的活动延续千年以上,直到解放后。人们没有意识到应当善待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任意加害渭河,到头来,渭河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今天的人类只能无奈地承受大自然的报复。但若从此警醒,保护好母亲河,使河流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乃至恢复原有状态,人类未来仍有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2. 渭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渭河流域存在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质污染日趋加剧、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1 )中下游防洪形势严峻
a. 洪灾频繁,损失严重
b.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排洪能力下降
c. 防洪工程不完善,威胁防洪安全
① 堤防质量差、隐患多
② 控导工程不完善、标准低
③ 南山支流堤距狭窄、堤防质量差,洪灾频繁
④ 库区返迁移民保安工程薄弱,堤防保护区内排水问题严重
d. 防洪非工程措施不完善,工程管理设施不完备
( 2 )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a. 水资源总量不足,流域呈资源性缺水
b. 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
c.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统一规划
d. 缺乏有效管理,用水无序
( 3 )水污染日趋加剧,危及人体健康
a. 水污染严重
b. 废污水治理措施严重滞后
c. 水资源保护亟待加强
( 4 )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a. 治理进度缓慢
b. 淤地坝建设力度不够
c. 边治理、边破坏现象还相当严重
3. 渭河流域治理开发的现状
( 1 )防洪减淤
( 2 )水资源开发利用
a. 工程建设现状
b. 现状供水及用水量
c. 现状耗水量
( 3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
渭河流域现有水质监测站点 32 个,现有水质监测系统基础已不能适应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
截止 2004 年 8 月,流域内已有城市污水处理厂 4 座,日处理污水能力 43.5 万 t ,污水再生利用 5 万 t ;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9 座,日处理污水能力 67.3 万 t ;在建垃圾处理厂 4 座,日处理能力 4700 t 。
( 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渭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地区之一,各省(自治区)很早就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80 年代以来,通过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推行多种形式的治理承包责任制,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减少入河泥沙、带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 2000 年底,水土流失初步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 3.65 万 km 2 ,其中兴修基本农田 2464.7 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草 2775.6 万亩。建设淤地坝 4367 座,其中骨干坝 186 座,中小型淤地坝 4181 座。塘坝、水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 13.4 多万处。现有治理描施年均可增产粮食 14.6 亿 kg 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70 年代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入渭泥沙约 0.69 亿 t ,占渭河多年平均来沙量的 15.6% 。